【原標題】聚集群 強科技 育主體——全區各地開拓創新發展蠶桑產業掃描
忻城縣紅渡鎮西江村萬畝桑園郁郁蔥蔥。自治區蠶業技術推廣站供圖
“到2025年,把蠶桑產業打造成為800億元產業,養蠶農民戶均收入5萬元以上(以5畝桑園計),產業聚集度、機械化、集約化水平顯著提高……”《廣西蠶桑產業發展“十四五”規劃》描繪了激動人心的產業前景。
美好愿景如何照進現實?全區各地立足實際,大膽創新,蹚出一條條蠶桑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新路子,促進農民持續增收,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推進鄉村產業振興,為全面建設農業強區和新時代壯美廣西打好基礎。
河池:創建產業集群 打造全產業鏈
以河池作為主導市的廣西蠶桑優勢特色產業集群,是全國首個以蠶桑產業作為主導產業的國家級優勢特色產業集群,項目涉及蠶繭提質優化、繭絲綢加工提升、蠶桑資源循環利用、桑園增產增效等方面。2022年,河池、百色兩市7個產業集群建設縣(區)蠶桑產業總產值達155.46億元,比集群建設前蠶??偖a值增長10%;帶動參與產業集群建設項目的自治區級以上龍頭企業4家、農民合作社16家、家庭農場2家,輻射帶動農戶14.03萬戶。
河池市緊扣培育千億元桑蠶繭絲綢全產業鏈目標,成功引資建設總投資達93億元的輕紡城、絲綢之路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絲綢煉染印項目、深圳同益新廣西國色天絲產業園和廣西國色天蠶產業園4個重大項目,其中投資50億元的輕紡城項目已經簽約30多家紡織廠。這些項目建成后將填補廣西絲綢產業鏈中端的煉白、染色、印花技術空白,推動產業鏈中高端延伸。
該市蠶桑資源綜合利用開發步伐加快,開發了桑葉茶、桑果酒、蠶沙有機肥、桑枝飼料、桑枝總生物堿片等產品,其中廣西五和博澳藥業有限公司開發的全國首個利用桑枝提取現代天然抗糖尿病中藥“桑枝總生物堿片”已獲批投產,全市蠶桑資源綜合利用產值超10億元。蠶桑絲綢產業旅游與劉三姐文化深度融合發展,形成“觀光產業+絲綢文化”工業旅游發展模式,注重橫向發展,培育絲綢文化體驗、休閑農業、會展經濟等多元產業旅游。
來賓:加強延鏈補鏈 優化科技服務
“蠶桑產業涉及種、養、加工、綜合利用等方方面面,是一項系統性工程,必須全產業鏈謀劃,不斷增強持續發展后勁?!眮碣e市農業農村相關部門負責人如是說。
該市引資建設項目總投資50億元的“三江口(忻城)繭絲綢產業園”,引入全球最先進的零污染激光印染設備,研發工業化飼料養蠶。目前第一期工程已初步完成,產業園全部建成后每年將給忻城縣帶來第一產業超過20億元、二產40億—50億元、極大帶動三產發展的巨大效益,助推廣西蠶桑產業高質量發展。
來賓市充分發揮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科技特派團、國家蠶桑產業技術體系、廣西桑蠶產業創新團隊等平臺技術力量的作用,在該市蠶桑主產縣分別建立示范基地,巧借國內外蠶桑資源服務全市蠶桑產業,著力解決產業發展“卡脖子”問題。
科技特派團在忻城縣實施國家重點研發課題《廣西忻城縣優勢特色蠶桑產業高效種養關鍵技術集成與示范》,圍繞蠶桑提質增效關鍵技術集成與示范,開展省力化設備研發、推廣應用生態高效蠶桑種養技術等,為蠶桑產業發展注入新動力。僅2023年一季度,先后有來自國家蠶桑產業技術體系及高校的10位崗位專家到該市開展現場指導、科技交流對接和成果推介等活動,開展蠶桑培訓班18期、培訓人員2000人次以上,有力推動當地蠶桑產學研協調發展。
柳城:加快科技創新 加強主體培育
蠶桑產業是柳城縣的重要支柱產業之一,全縣23個脫貧村中有13個村發展蠶桑。2022年,全縣養蠶農戶超2.5萬戶,戶均養蠶收入近4萬元。
桑葉自動切葉、送葉,蠶匾自動傳送、解垛、堆垛,機器自動喂葉、撒藥……走進位于柳城縣鳳山鎮對河村塘進屯的禪韻絲緣現代蠶業核心示范區,當地自主研發建成的全國首條完整的自動化小蠶共育生產線就在眼前。據介紹,這條生產線能節省養蠶人工80%以上。
抓住科技進步的契機,柳城縣持續開展自動化小蠶共育設備研究試驗。2020年建成全國首條完整的自動化小蠶共育生產線后,不斷在原有的產線基礎上升級改進,增加了新的功能模塊,提升了設備的耐用性和可靠度,現已獲得13項國家實用新型專利授權。同時,該縣立足實際,大膽創新推廣電熱膜在小蠶共育上的應用,利用電熱膜采熱技術溫度控制精準的特點,大大減少了小蠶僵病的發生,提高小蠶共育質量。目前,該縣小蠶共育室基本實現標準化,商品小蠶質量不斷提高。
該縣著力培育專業化養蠶的家庭農場、專業合作社、龍頭企業等新型經營主體,推動桑蠶產業專業化、集約化、組織化、市場化發展,實現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的有機銜接。目前,全縣建成現代蠶業示范區10個,成立桑蠶專業合作社13個;有年共育量5000張以上小蠶共育戶22家,小蠶共育率達96%;有繭絲加工企業5家,自動繅絲生產線56組,年可生產生絲1200噸,成功打造“桂花”“石門山”“桂鵬翔”等廣西優質繭絲產品品牌。(陳靜 虞崇江 白雪)